135影院

公告: 看VIP电影电视剧就上【135影院】 ab135.com

成为“暑期档最后希望”的《中国医生》,够好吗?

2021.07.09

《中国医生》的确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真实的问题是依然存在的。

文/庞宏波

从来没有完美的电影。

 

对于任何一部电影来说,都不应该以完全苛责的标准去衡量。《中国医生》虽然是一部主旋律影片,但是其意义是非常特殊的。

 

作为聚焦新冠疫情的主旋律影片,《中国医生》无论是从幕后制作还是最终的呈现上,都交出了一份基本上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答卷。在幕后上,电影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就传出了《中国医生》要开拍的消息。而确实博纳影业也是在去年2月份的时候主动请命,希望拍摄一部抗议题材的医生电影。

 

最终,博纳在去年5月份官宣立项,然后在12月底正式杀青。在各种背后力量的左右下保持平衡,最终从立项到上映也不过用了14个月。14个月到时间,交出如今这样的答卷,的确是值得鼓励的。

 

但是,《中国医生》在内容上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因为制作上的“励志”就完全忽略。虽然在制作的水准上《中国医生》发挥尚可,但是在诸多环节上实际上并没有摆脱“时代报告”的特性,这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阻碍。

 

除此之外,虽然电影片名叫《中国医生》,但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群像戏。医生和患者在故事比例上的平衡总会让人不停的回问自己这到底是《中国医生》还是《武汉往事》,“谁是主角?”同样是这部电影没办法绕开的问题所在。

 

单纯的从电影本体来说,《中国医生》的确有值得反思的地方。相比较其他主旋律电影,《中国医生》带有明显的“行业属性”,想要让这种行业属性的电影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就需要在一些问题上引起充分的重视。

 

1

仍然没能摆脱“时代报告”

核心问题在于“后价值”:对于之后其他电影的影响所在。

 

关于同类题材,去年国庆档前后开播了两部电视剧。一部是《最美逆行者》,一部是《在一起》。两部电视剧在口碑上有着鲜明的反差,以至于《最美逆行者》至今都没有豆瓣评分。虽然新冠疫情这一全球性的特殊事件,的确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和感染力,这是题材的天然优势。但是这种群体性的共通题材,实际上并不是非常容易打动观众。

 

一旦在某一种有明显的不足,口碑的反噬就会非常厉害。《中国医生》作为一部大银幕作品,从首映流露出的口碑来看,是完全立得住的作品。但正如《在一起》“时代报告剧”的属性,《中国医生》并没有摆脱“时代报告”。

 

谁是主角,这是一个值得反问提问的问题。从片名上来看,毫无疑问,在新冠疫情最前线的医护人员是主角,但是从实际呈现来看,似乎并不是。

 

在电影里,“主心骨”是张涵予扮演的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竞予。但是真正推动着故事前进的,有袁泉扮演的文婷、有当外卖员的金仔、有援助武汉的广东医生的陶俊。不难理解的是,拍医生一定要拍病人,两者的强关联关系几乎是绑定的,所以医生和病人都需要相对多的纬度去呈现。但让人疑惑的是,例如金仔和女朋友的故事线占据着极大的比重,这是否真的已经到了“一刀都剪不动”的地步?

 

由于将太多的精力放在了身处这场风暴中的患者以及家属身上,就没有办法塑造出一个极为丰富的医生形象。全片里也只有张竞予院长因为自身的渐冻症以及老婆感染新冠住院治疗,来让整个角色变得立体,其余人都没能摆脱出这个角色原本的“人物轨道”。

 

所以,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武汉往事》,而非《中国医生》。因为在“医生”这个层面上,有点薄弱。虽然电影极力的还原现场,极力的制造真实感,极力的让张竞予和陶俊这样的医生有“性格”,让易烊千玺饰演的医生有“成长”,但在核心主线上的散焦是依然存在的。

 

今年的暑期档极其特殊的原因在于主旋律的过于密集,这让很多观众会产生疲劳情绪。但相比前两部主旋律,《中国医生》本身的“行业属性”和具有极强时代共鸣的特性,都让电影能够有更高的成就。

 

但是从电影实际的结果来看,实际上依然是一个“时代报告”的作用。这对于之后的主旋律作品来说,其实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如果《中国医生》都没办法拍出既有深度又有高度的作品,那么主旋律作品想要真正在市场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就变得更加困难。

 

“时代报告”只是在时代特殊时期的特殊使用,但如果“时代报告”大量成为主旋律的核心任务,那观众的疲劳感就不会消散。

 

2

煽情和动情

还是略显“煽情”。

 

《中国医生》第一波口碑出炉的时候,毫无悬念的用了“太好哭了”这个词。这个词之所以毫无悬念,在于每一个对这部电影有期待的人基本上都能猜到这部电影会极为“感人”。但“感人”实际上分两种,一种是煽情,一种是动情,二者的尺度拿捏和平衡实际上非常重要。

 

另外,导演刘伟强一开始就希望将电影的定位是“半纪实”,所以在电影里出现了很多的纪录片片段来增强现实感。然而观众对于《中国医生》的诉求,“感人”必然是排在极为靠前的位置。

 

所以“好哭”就是电影的核心人物,尤其是今年亲情电影爆发之后,无论是亲情电影还是爱情电影,“哭片”都有着更大的市场。相比较其他主旋律电影而言,几乎很难做到“好哭”,而《中国医生》有着先天的优势。

 

只是在让观众“好哭”这一项上,电影依然是投放了大量的“煽情弹”,不停的刺激观众。以金仔为核心的“患者线”之所以占到极大的故事比重,实际上并没有太多反衬“中国医生”的作用。尤其是金仔的故事比重某种程度上就是电影希望“煽情”的表现。

 

原因在于金仔女朋友才是和医生产生强关联的主体,医生没有第一时间救治,然后金仔女朋友严重之后入院治疗。在这个过程里,袁泉饰演的文婷和金仔女朋友产生了故事上的交集,但金仔并没有。然而在电影后半段里,金仔冒着风险接着去送外卖最终感染入院。但是整个故事实际上和主线若即若离,在很长的时间里金仔的故事线所能起到的重要性就是代出众生相,从而让观众更加感动、更加落泪。

 

而类似于金仔的“患者”故事线,实际上在电影整体的比重是极大的。在映后也的确有观众认为电影在后半段过于煽情,这也是电影无法避免的口碑评价。

 

但电影最让人动情之处还是在张竞予的身上,尤其是自己的妻子重病入院插管,本身就患有渐冻症的张竞予那一段哭诉其实是非常能够打动观众的,也让整个人物的层次感变得更出色。但遗憾的是,这种细节并没有在电影里有太好的呈现。

 

大量患者故事堆积起来的“煽情”实际上让电影整体的情感档次略有降低。两个小时里的密集且浅显的“煽情轰炸”下,虽然让很多观众会沉浸其中,但是好哭本身不足以让电影所有的缺点都可以隐藏起来。

 

3

但仍然是“最后的希望”

极冷的暑期档,只能希望《中国医生》卖得更好。

 

今年的暑期档,冷清到了一个极点。由于缺乏有足够竞争力的大片入市,整个市场显得非常缺乏活力。7月初,《1921》和《革命者》没能让市场成功“脱困”,现在这个接力棒交到了《中国医生》手里。

 

无论是电影的期望值还是电影本身的质量呈现,都希望《中国医生》带领市场提升活力。但从目前关于《中国医生》的票房预测来看,基本上想要突破20亿需要在口碑上有着极佳的表现力,目前电影的猫眼、淘票票观众评分开分9.5,看上去有着不错的势头所在。

 

但放眼整个暑期档,在已经定档的影片里已经很难找出20亿体量的影片了。此前定档7月末的《狙击手》目前已经改变档期,成为了“2021年待映”,而《怒火重案》看上去也处于观望的态势,基本上失去了在7月底甚至整个暑期档上映的可能。

 

在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下,单靠《中国医生》显然没办法走远。去年疫情刚刚复工,《八佰》最终票房落点31.1亿,成为了去年全球单片票房冠军;《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则是突破了5亿,成为中等体量影片逆袭的代表。而在2019年,整个市场相对健康的情况下,《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成绩50亿、《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在8月底上映最终也拿下了14.3亿、此外还有《扫毒2》、《银河补习班》、《狮子王》三部8亿以上的电影。

 

但今年暑期档,至今都没有一部5亿的电影出现。市场长期处于极低的状态,实际上整个产业链都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尤其是一些待映影片,对于暑期档的选择也必然会更加谨慎。倘若依然等不来有竞争力的商业类型片入场,今年暑期档长达两个月甚至三个月的“热档冷出”,必然会加重整个产业的压力。

 

《中国医生》能卖多少,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暑期档最后的希望。这个希望不是单片成绩高低落点,而是是否还有可能会刺激有其他有竞争力的影片愿意入市。

 


标签:

相关新闻